《民法典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,关于房产传承与现行的《继承法》及不动产登记程序将有部分的调整。新规定之下,房产传承有哪些新变化?不同传承方式之间有哪些优缺点?新环境下,房产投资有哪些注意事项?
《民法典》有哪些新变化
1.
引入“代位继承”,继承人范围增加
此前,遗产继承均是按照第一顺位、第二顺位继承顺序继承。调整后,新法在第二顺位继承人中增加了“兄弟姐妹子女”作为代位继承人,也就是侄子、侄女、外甥和外甥女等这些兄弟姐妹的子女及其晚辈血亲享有代位继承权。
因此,当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,代位继承人就享有房产继承权。
2.
增设“宽恕”制度
实际生活中,子女不孝,父母可能会立遗嘱“吓唬”他,将遗产少分或者不分给该子女。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,当子女诚心悔过,父母还能修改遗嘱吗?
新法规定,确有悔改表现的,被继承人可以重新将他们列入继承人。
3.
公证遗嘱效力不再优先
公证遗嘱正规专业,但不能解决在立遗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。比如来不及去公证处更改,导致财产分配并不是老人最终真实意思。
新法将“公证遗嘱删掉”,意味着公证遗嘱不再具有效力上的优先性,有多份遗嘱时,以最后时间为准。
房产传承方式各有利弊
房产传承规划需要结合家庭成员的购房资格、房产套数、房产所在地不动产政策、税收政策进行定制化的方案设计。具体而言,房产传承主要有继承、买卖、赠与和家族信托等方式。
总 结
综合来看,继承方式在税费角度最为划算,但风险也最高。继承发生在被继承人去世后,生前不可控,容易导致后代争产风险和财产流失。
从限购角度来看,买卖和赠与均受到限购政策限制,继承人必须在房产所在地具有购房资格。
家族信托既能规避争产风险,又不受限购政策限制。一次过户,解决几代人的房产传承问题。
梳理家庭资产 做好传承规划
房产传承除了涉及税费成本,对于拥有多套房子的家庭来说,手续办理也较为复杂。建议重新梳理、审视房产投资行为。
增值空间较高的核心地段房产可以选择继续持有,而对于升值空间较小甚至存在价值下降风险的房产,可以考虑将其出售、换成金融资产,借助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布局更多新兴产业,分享行业发展红利,博取更高投资收益。
来源:本文来自大洋网、上海房产律师联盟。